新闻资讯
空间组学中的金标准—PCF(原CODEX),这项研究中的隐藏点,你Get到了吗?
- 分类:华盈视角
- 作者:柳荫
- 来源:
【概要描述】PCF(原CODEX)。它不仅是验证空间转录组性能的“标尺”,更是目前唯一能兼顾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的空间多组学技术。这项研究背后,究竟揭示了哪些重要信号?
空间组学中的金标准—PCF(原CODEX),这项研究中的隐藏点,你Get到了吗?
【概要描述】PCF(原CODEX)。它不仅是验证空间转录组性能的“标尺”,更是目前唯一能兼顾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的空间多组学技术。这项研究背后,究竟揭示了哪些重要信号?
- 分类:华盈视角
- 作者:柳荫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5-03-07 12:43
- 访问量:
在空间组学技术百花齐放的今天,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平台中选出最稳定、最可靠的金标准?近期一项发表于bioRxiv的预印版研究《Systematic Benchmarking of High-Throughput Subcellular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Platforms》给出了关键答案——尽管研究主旨是对空间转录组技术进行横向对比,但隐藏的核心亮点却指向了另一项技术:PCF(原CODEX)。它不仅是验证空间转录组性能的“标尺”,更是目前唯一能兼顾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的空间多组学技术。这项研究背后,究竟揭示了哪些重要信号?
空间组学的“黄金标尺”:PCF如何定义技术边界?
该研究针对五种主流空间转录组平台(Stereo-seq、Visium HD、CosMx、Xenium等)展开系统性评测,覆盖结肠癌、肝癌、卵巢癌三种临床样本。为了建立真实准确的数据集,研究者采用了两大基准: 1.单细胞RNA测序(scRNA-seq):提供转录组层面的细胞异质性参考; 2.PCF:通过多蛋白标记的空间成像,精准定位细胞类型与功能状态。
研究发现,空间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于其与PCF的空间一致性。例如:
①免疫细胞定位:CD3E(T细胞标记)的转录本分布与PCF的蛋白质信号在空间上高度吻合(R>0.8),而不同平台的表现差异显著;
②肿瘤微环境解析:PCF能够清晰区分肿瘤边界与核心的细胞亚群,为空间转录组的聚类结果提供验证框架;
③技术噪音控制:PCF的低背景信号(如非特异性结合率<1%)使其成为评估转录组平台假阳性率的“金标准”。
图1:PCF(原CODEX)比对空间转录组CD3E、MS4A1表达情况
这些结果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:空间转录组的“准确性”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需要与蛋白质空间分布的“真值”对齐。而PCF,正是这把无可替代的标尺。
PCF的三大不可替代性:为何成为金标准?
1. 蛋白质标记的稳定性:突破RNA的局限性 RNA易降解、易扩散的特性导致空间转录组数据常受技术噪音干扰(如Stereo-seq的转录扩散距离达50μm)。而PCF基于抗体-蛋白质结合,信号定位更精准,且不受样本固定方式(FFPE或冰冻)限制。研究显示,PCF在FFPE样本中仍能保持>95%的蛋白检出率,显著优于依赖RNA完整性的平台。
2. 多维度细胞注释:从表型到功能的闭环验证 PCF不仅能标记细胞类型(如CD68+巨噬细胞、CD34+内皮细胞),还可通过共定位分析解析细胞相互作用(如肿瘤-免疫界面)。研究中,PCF数据被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,纠正空间转录组在细胞分割中的误差(如H&E染色导致的核边界模糊),最终提升注释一致性达30%。
3. 临床兼容性:从科研到转化的桥梁 PCF的高兼容性使其在临床样本中表现尤为突出。例如,在肝癌血管网络分析中,PCF精准捕捉了CD34+内皮细胞沿血管的分布模式,而部分空间转录组平台因分辨率不足无法区分邻近细胞信号。这种对复杂组织结构的解析能力,使其成为肿瘤微环境研究、生物标志物发现的首选技术。
空间多组学未来:PCF如何引领整合创新?
该研究进一步指出,空间组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“多模态整合”——转录组、蛋白质组、表观组的空间对齐。而CODEX凭借以下优势,正在成为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:
①跨平台校准:通过注册算法(如SimpleITK),将不同平台的图像与数据映射到统一坐标系,消除技术偏差;
②动态微环境建模:结合scRNA-seq与PCF,可构建细胞通信网络(如TLS三级淋巴结构的形成机制);
③临床病理关联:PCF的蛋白标记可直接对接病理诊断标准(如PD-L1表达评分),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。
研究团队开发的SPATCH数据库(http://spatch.pku-genomics.org/)已公开所有PCF与空间转录组数据,为领域内提供了首个**标准化比对资源**。这一举措不仅凸显了CODEX的基石地位,更推动其从“隐藏的裁判”走向台前,成为空间组学创新的核心引擎。
总结
PCF—空间生物学时代的“定海神针” 当多数人聚焦于空间转录组的技术竞赛时,这项研究悄然揭示了一个更本质的真相:没有可靠的金标准,所有技术创新都可能沦为“空中楼阁”。PCF以其蛋白质空间成像的稳定性、多组学整合的灵活性,正重新定义空间组学的技术边界。在未来的精准医学与疾病机制研究中,PCF不仅是验证工具,更是驱动发现的“灯塔”。 正如研究者所言:“PCF为空间组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物学上下文。”读懂这项研究的隐藏点,或许就能抓住下一个十年技术浪潮的核心命脉。
PCF(原CODEX)近期顶刊图像示例:

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绿洲环路396弄5幢4层
电话:400-869-2936,021-33938791
邮箱:support@wayenbiotech.com
传真:021-33938792
QQ:2120485725
战略合作
战略合作
| Full Moon | RayBiotech | CDI | IZON | Bio-Rad | R&D Systems | Akoya | 南模生物 | 欧易生物 |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| 美吉生物 | 麦特绘谱 |
特别说明:本网所有网页均为华盈生物原创信息,转载必须征求华盈生物同意,并同时注明本网名称及网址。
专利代码
